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与学习能力
2020-03-12 来自: 厦门市思明区郑丽缎教育咨询服务部 浏览次数:253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更有效的行为反应。
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感觉统合的概括
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冬的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什么是感觉
感觉刺激可分为7大类
■ 触觉
■ 前庭平衡觉
■ 本体觉
■ 视觉
■ 听觉
■ 味觉
■ 嗅觉
《 三个主要的感觉系统 》
触觉的接受和功能
借助全身皮肤的神经细胞
■ 接受触摸、重力、质地、冷热、疼痛等感觉
■ 建立身体形象,有助视知觉的发展
■ 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本体觉的接受和功能
通过肌肉、筋腱(韧带)及关节周围的神经接收器
■ 感受身体各部分的相关关系
■ 建立身体空间概念
■ 调节平衡、姿势、力度及速度
■ 有助印制中枢神经系统
■ 有助平静情绪
前庭平衡觉得接受和功能
通过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
■ 接受身体运动(被移动)的感觉
■ 接受加速、减速的变化
■ 保持肌肉张力正常状态、维持姿势
■ 给与个体平衡状态及安全意识
■ 发展身体知觉、视觉动作协调、空间概念及动作企划能力
■ 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儿童的大脑功能具有发展的、可塑性的特点,从单纯的感觉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
高级的感觉统合,就是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及目的性活动,因此有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
认知学习的产生(至六周岁)
专注力,自信心,自我控制,组织行为,大脑分化,概念理解,基本学习能力。
知觉动作的形成(至三周岁)
语音,听知觉,有目的活动,视知觉,形状与空间概念,手眼协调。
感觉动作的发展(至一周岁)
身体概念,姿势控制,两侧协调,亲子关系
感觉通路的建立(出生至两个月)
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听觉
如何判断感觉统合失调:
1、容易分心
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自我概念差。不易使自己平静
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底下或过度
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动作笨拙,粗心
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注意转移困难
10、语音发展迟缓
11、学习成绩不良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先天原因:
遗传 / 脑损伤/生化失调 / 内分泌失调 / 铅含量过高
早产 / 剖腹产 / 疾病感染 / 脑外伤
后天原因:
■ 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 缺少同伴群体;
■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前庭平衡觉失调: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做事时协调能力比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左右穿反,由于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吴法正确掌握方向,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视觉失调:
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经常多字少字;演算数学题时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时间久了,会造成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心里上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