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训孩子的专注力?
2020-01-16 来自: 厦门市思明区郑丽缎教育咨询服务部 浏览次数:331
一个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和人的年龄成正相关的,成人集中主力里的时间会明显高于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小方法:
一、从游戏入手
1、拼图、下棋
让孩子尽早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象棋、扑克牌、跳棋、孔明棋,这些活动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以及足够的认知,才有胜算的机会。认知还不错且活动量高的孩子,对于竞赛性的活动,都会相当有兴趣,且乐此不疲。
2、猜物
把几种不同形状、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让孩子去摸,然后提问孩子:“一共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请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
4、拍掌游戏:双掌互拍,刚开始老师将双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让孩子用双手与老师的手互拍,老师再上下左右移动双手的位置,让孩子也要专注地进行拍掌活动。
5、操作性活动:只要是操作性活动就需要专心,像夹豆子游戏、滴管游戏,但进行活动前,还需要帮孩子考虑到坐姿及环境的安排,让孩子在较安静的环境中,一次进行一件事情,且尽量避免太多声音、视觉的干扰。市面上一些简单的童玩,像小的弹珠台也可以加以利用,孩子必须专心才能将小弹珠滑近固定的位置,或是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进行得比较快,或是比较准确。
6、走直线、平衡木:让孩子先练习走直线,在直线中练习专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练习手拿着物品走直线,还可以脚尖接着脚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着让双手举直,或是双手拿着物品行走。在动态活动中,丢接球也是专注力的一部分,不专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砸到。
7、让孩子跟着单一颜色做出追视;为确认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视的动作,不妨在透明的压克力板上,画出线条,直立起来,父母就可以观察出孩子眼睛追视的状况。
8、镜子游戏:跟孩子一起玩动作模仿,想象自己是一面镜子,跟着父母的动作进行,刚开始给孩子的动作要简单一些,速度也尽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后,可以互换角色,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9、听音游戏:听声音辨别位置,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的来源。还有一种拍子节奏模仿,父母拍两下,孩子就需要跟着拍两下,接着再做不同的节奏变化,孩子也要跟着做出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孩子学习专心地听,听完之后做出正确的动作。
10、倾听游戏:先跟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做单一指令的进行,之后可以进行两个连续指令或是三个指令,像是“帮妈妈拿、、三样东西过来。”“先去,再去,最后再去”,孩子要做出正确的动作,就需要专注后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刚开始,如果孩子无法进行,可以让孩子先练习复述一次,一边做的时候也可以一边念出刚刚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训练。
11、猜领袖:全家一起玩猜领袖的游戏,在团体中有一个人带动不同动作,让另一个不知情的人藉由每次的动作转换中去思考,在团体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领袖。这一部分不管是当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在相当专注及十分敏感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出跟随或正确判断。
12、谜底就在图书中:跟孩子说故事后,可以问问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节、内容重点。如果孩子还是不清楚故事内容,让孩子尝试自己一边看书一边说故事,请他反问家人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做阅读理解的训练,让孩子在学习专心听故事、看故事中,还需要理解其中的内容。
二、从语言入手
1.听故事
在讲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问题;还可以要求他在听完故事后复述给你听。
2.传话
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你去告诉爷爷,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句子。
3.学话
教孩子跟随你说话,在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半句,让孩子说后半句。
4.朗读
大声读书: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
三、从数学入手
1、找数字
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并圈上。
2、连图形
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的画面。
四、从交往入手
小帮手
经常让孩子帮助家长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他在一次完成。“请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
五、从听、看入手
准备配有音频的图书,让孩子先听,再看图书,理解其中内容。这种图书以听为主,用图书来加深理解,此方法对孩子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主要地培养了孩子安静、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六、从绘画入手
专心创作绘画作品,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手、眼、脑高度配合,每周一次1--2小时左右时间,坚持下去可以高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通俗的来说,就是注意力。我们都知道,注意力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跟他的执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执着反应的又是一个人的专注力。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孩子专注力差不仅存在生理方面的原因(小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还有受家庭干扰、孩子本身的兴趣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中国75%的儿童存在注意力不佳现象,而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家庭干扰,成为首要原因。
① 过度关心变成 “干扰”。比如,孩子正趴着认真地看书,妈妈毫无征兆地把他拎起来“摆正”:“不要趴着看书,小心看坏眼睛。”孩子还没看几分钟呢,奶奶又拿零食过来:“宝贝,快来吃,吃完再看。”再过一会儿,妈妈又来提醒:“不要看太久哦,现在要看看窗外的绿色来放松放松眼睛。”
② 粗暴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有些家长总喜欢替孩子作决定,强行打断孩子正在认真做的某件事。比如,女儿正自一脸专注地替她的“模特”换衣服、梳头发,做各种美美哒打扮时,妈妈觉得孩子这是“不务正业”,强行打断:“这个有什么好玩的?画画才是正事儿,快去画画!”等孩子画画时,妈妈又忍不住在边上“指手画脚”……
③ “诱惑”孩子导致他“心有旁骛”。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时,爸爸妈妈做另一件事“诱惑”他,使他分心。比如,孩子正在写作业,爸爸却在一旁没有顾忌地玩游戏、看球赛,或是妈妈在一边督促孩子做作业,自己却跟着电视剧一惊一乍……
上课不专心听讲,写作业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厨房拿个水果吃,一会儿又回头跟妈妈说句话。”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真实写照。百里挑一的学霸或者必须智商出众,就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努力程度而言,还根本没有到拼智商的程度。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高,家长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训练,家长自己也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专注力的养成,对孩子一生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当然,习惯是在学习阶段养成的,家长要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专注行为不被打扰,也要控制自己不打扰孩子哦!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